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高新技术企业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0-05-28 12:57:12  来源:  作者:

 如今,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摒弃装氧气的钢瓶,用上了更安全便捷的管道供氧,这背后的技术和一家河南的公司有关。

2019年12月,这家来自河南洛阳的公司——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龙微纳”),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六省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为何这个来自洛阳的科技企业夺此“头魁”?河南怎样才能走出更多“硬核”科技企业?

打破技术垄断

建龙微纳的主营产品是“无机非金属多孔晶体材料分子筛”。这一大串专业术语,可能让人一下子就听蒙了,其实做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筛分分子级物质的筛子”,能够将空气中不同的气体进行分离。

“这种新材料起源于美国,国内起步较晚,国内分子筛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建龙微纳董事长李建波向河南商报记者介绍,目前,全球分子筛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德国、法国、瑞士、美国、中国和日本,在石油化工、煤化工、钢铁与有色金属冶炼、核电等行业,分子筛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

经过多年研发,建龙微纳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空气分离、能源化工、生态环境修复、污水处理、环境治理等领域。其中,他们研发的“制氧分子筛”成功打破国外垄断,产品价格由原本每吨50万至60万元人民币,降到了20万元以内。这种“筛子”的作用就是能把氧气从空气筛分出来进行富集,制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过程更便捷。

如今,很多医院里看不到笨重的氧气钢瓶了,这背后就有“制氧分子筛”的功劳。有了这种制氧技术,医院就能够建设“集中制氧站”,实现医院内管道供氧。“家用制氧机大幅度小型化,从1升机到10升机实现家庭应用。”建龙微纳董事长秘书李怡丹说,更轻便的设备也改写了一些家庭用氧的现状。

目前,建龙微纳的分子筛产能和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除国内市场外,产品还销往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提前规范化运营

要拥抱资本市场,在重视科研的同时,还要注意公司的规范化。对于建龙微纳来说,能够顺利登陆科创板,也得益于提前规范化运营。“2015年9月建龙微纳就在新三板挂牌。”李建波告诉记者,从挂牌到2018年11月摘牌这期间,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制度等进行规范化管理,这就为在科创板上市做了充分的准备。

此外,他还介绍,从2002年建立第一套生产线,到2013年投建新的产业园,公司在扩大产能方面的努力也是一步一个脚印。

新产业园投产后,2017年到2019年的产能释放使业绩提升显著,呈现了健康的增长态势。这对于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米宽、百米深”

谈到河南如何走出更多优质科技企业,李建波说:“从事科技行业,要坚守‘一米宽、百米深’的态度。”他认为,在一个细分领域不断地深挖,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对于科研企业是很重要的。

即便是上市之后,建龙微纳募投的项目,也都是围绕主营业务。“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不断增长。”李怡丹说。

建龙微纳在科研方面,除了依托自有团队,还广泛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及大学进行合作。例如,他们在国内合作的大学就包括了河南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这样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就能互补。”李建波表示,大学在科研人才和科研设施等方面有优势。而企业在中试、产业化等领域具备优势。将二者进行互补,就可以不断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发展。

在建龙微纳内部,管理层鼓励并乐于接纳科研人员的新想法,同时也注意关注国内外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研究方向以及行业内的需求。“这样就能更敏锐地捕捉到最新的行业动态,让企业在技术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李建波说。

高新技术企业背后的支持

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的配套奖补

为了使省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河南省科技厅会同财税等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2018年印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2项重点举措,绘制了高企三年发展“路线图”。

“在奖补方面,按照‘市先奖、省配套、梯次奖补’的方式,省财政对首次认定的高企给予最高30万元的配套奖补。”河南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副处长刘迎举介绍。

近3年来省财政共拨付首次认定奖补资金达到3.4亿元,引导各地制定完善了支持政策,实现了18个省辖市激励政策的全覆盖。

与此同时,会同省税务局落实高企所得税优惠政策,2018年全省高企减税51.2亿元。

河南将持续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

高质量培育企业创新主体,要从产业发展根基做起。“接下来,我省将持续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刘迎举介绍。

在具体实施中,按照“培优树标、动态调整”的原则,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组织遴选100家综合实力强、行业地位突出的创新龙头企业,100家发展速度快、成长性好的“瞪羚”企业。并以此为基础,挖掘培育10家左右的“独角兽”苗子企业。同时组织遴选400~500家科技含量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科技“雏鹰”企业,作为培育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的后备队伍。

“河南省是全国率先提出培育创新龙头企业的省份。”刘迎举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目前我省共培育了宇通客车、中铁装备、中信重工等100家创新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知识产权1.8万件。

2019年新启动实施的5个创新引领型项目,全部由创新龙头企业承担。研发费用补助上,创新龙头企业可以拿到400万元最高标准的奖补。2018年省市联动对创新龙头企业研发补助1.8亿元。

如今,宇通客车已发展为全球产量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客车制造企业,中铁装备已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综合服务商,汉威电子在气体传感器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综合实力跻身全球前三,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获得各级财政补贴975.2万元

“为科技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科技创新,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刘迎举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推出了一系列支持科技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包含推行涉企服务“非接触办理”、科技政策“网络培训”、加快高企奖补资金拨付进度、引导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加强服务,加大科技金融、科研项目、平台和人才支持力度等十方面举措。

据统计,截至3月底,全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在孵企业、初创企业和团队减免房租6400余万元。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获得各级财政补贴975.2万元。

此外,截至4月底,2020年全省“科技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155家(次),放款5.7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2%、49%。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