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覃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月23日凌晨2点,湖北武汉市宣布离汉通道暂时关闭。疫情面前,谁是英雄?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的志愿者,恪尽职守的社区工作者、奔波不已的快递员……
他们都是,而与他们一同战斗的,还有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体,尤其是湖北当地的上市公司。危难时刻,这些公司充分调动资源,不计成本为一线抢购物资;封闭期间,它们发挥各自的专业能力,保障前线的需求以及民生供应;疫情稍缓,它们率先复工,转入另一场以它们为主角的战斗……
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熟悉的生活已经在逐步回归。这是很多人、很多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海明威曾写道: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湖北人民与湖北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守望相助的中国精神,展现了精诚合作的中国力量。
支援一线:把防护物资送进隔离区
据悉,在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前,有些人离开了武汉。也有很多人原本离开了武汉,却赶了回来工作。和医护人员一样,他们也是逆行者。
“1月22日晚上,我们集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各主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全部回到岗位上班,全力保障药品的供应。”九州通董秘办主任刘志峰介绍。
九州通是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总部位于武汉。疫情发生后,公司董事长刘宝林提出“保障供应、保证不涨价、保服务、保质量”。
作为防疫指挥部指定的供应商,九州通一方面发动员工联系生产厂商采购,一方面协助各医疗机构进行配送,“最紧张的那几天,每天都是半夜一两点才下班,饿了就吃方便面,很多基层员工真是了不起,给医院、方舱送药,都是抢着去。”刘志峰说。
两个多月里,九州通约15000人的大队伍战斗在一线,累计向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社会团体和广大民众提供防疫药品、治疗药品、防护用品、消杀用品以及其他抗疫物资约3.8亿件。
奥美医疗的员工们也已赶回岗位。1月19日,奥美医疗向全体员工发出返岗倡议,公司高管也从深圳赶回湖北。公司于1月21日紧急启动口罩生产线,并将原来的一班制、两班制调整为三班制,加班加点生产口罩。
为了激励员工,奥美医疗在生产车间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每天多做3个口罩,就能多保护一名医护人员。”
抗疫初期,医疗物资紧张成为最大的困难,一线医护紧急求援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也令众多国人揪心。
“买!买!买!”1月24日下午,阎志召集已经休假的卓尔控股高管紧急召开电话会议,任务很明确:口罩、防护服物资要“不论价格、不论数量、不设上限,有多少要多少,尽快运往武汉”。
阎志创立的卓尔是湖北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是汉商集团、华中数控的控股股东,旗下还有港股卓尔智联和中国通商集团,以及美股兰亭集势。
平时积累的供应链资源,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1月26日下午,第一架飞机抵达。1月26日晚上,第二架飞机抵达……前后11天,11架飞机,将40余万只N95口罩、30万余套防护服、300多万只医用口罩、近4万副护目镜、200余台呼吸机和制氧机运回武汉。
买到了物资,要送进医院一线并不容易。“主要是不晓得情况,机场停运了,接收物资的医院那边是红区,所以大家只能尽最大努力做好预案,临时再想办法。”卓尔控股总裁办副主任、卓尔应急医院服务志愿者黄萱介绍。1月26日,黄萱与伙伴们一起将两飞机的医疗物资送进医院。
为一线抢购医护物资的公司还有很多,一些公司还组织了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如天风亚瑞,这支主要由当代集团年轻伙伴们组成的队伍,从大年初一起,往返200多次,将5万个口罩、6万件防护服、3000副护目镜、2吨消毒剂、5000升84消毒液等送到一线。
除了口罩和防护服,呼吸机一时间也是极度短缺,人福医药的一群小伙伴奔跑在多家医院,和医护人员一起与时间赛跑。
“人福呼吸机团队的人不多,他们每天都是争分夺秒,订货、安装、调试、操作培训,奔波于武汉市及部分地市州近百家医疗单位,早上6点出发,半夜才回来,为了节省时间,有时候只能在办公室睡觉。”人福医药品牌部负责人王磊介绍。
人福医药还是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定的防控物资主力储备配送企业,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组织了一支近千人的保供队伍,发挥在湖北省内的配送网络优势,24小时轮班作业,为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州医疗机构特别是定点医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各方舱医院提供物资保障。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人福医药配送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护物资及医疗设备4500多万件(套/台)。
和远气体是湖北省两家拥有医用氧气供应资质的公司之一,公司为省内156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以及370家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医用氧的供应和保障,包括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武警医院、武汉五医院等。为了配合一线的需要,公司还紧急对金银潭医院、大别山医院、仙桃市人民医院等医院的氧气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什么是战时状态?”和远气体副总经理王臣对记者说,对于公司来说,就是不计一切代价保障供应,“在暂时没有非常有效的药物的情况下,高流量的吸氧就是重症患者生命的唯一希望,氧气就是药!”
双线保供:以专业承诺保证到位
交通封闭后,保障市民生活物资成为最为紧迫的任务,武汉还有900多万人留守。
为春节长假储备的物资,给大型超市留下了缓冲
的时间。中百集团官方微信1月23日消息称,公司储备了蔬菜1600吨,水果3600吨,肉类1500吨,鸡蛋33万公斤,将确保门店不断货、不脱销。
然而,短期内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仍给公司带来压力。“以前老百姓买菜,每个品种也就一两斤,三五个品种算多的,现在都是几十斤,一次买一小车回去,这个也能理解,毕竟要攒足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的量。”中百仓储台北路店店长对记者说,门店不得不紧急向物流中心求援补货。
位于江夏的中百仓储生鲜配送中心拥有2.3万平方米的仓库,是公司各大卖场的后盾,高峰时段每天光蔬菜就要配送600吨。
“人手不够,为了订货,我们有个采购经理感冒了,在家里一天打了200多个电话;我们的配送负责人王玉璟,有30多天一直住在园区;除夕夜那天,他们工作到凌晨5点多,才将市内86家中百仓储大卖场和800多家中百超市、中百罗森门店的货物配送完毕。”中百仓储副总经理黄胜强如此回忆。
据中百集团统计,疫情防控期间,中百集团武汉市内日均830家左右门店营业,武汉市外160家左右门店营业,承担起了武汉市一半以上的民生需求,特别是蔬菜供应占了近85%的份额。高峰期,公司日均在武汉市内配送各类生活物资650多吨,是平时配送量的6倍多。
鄂武商A旗下的武商超市,70多家门店坚持正常营业,配送中心车队旗下共有18台庆铃五十铃轻卡,这些车辆穿梭在武汉市内的大街小巷,保障武汉抗疫物资的供应和市民生活物资的配送,有同事取了个“庆铃18骑”的名字,很快在全公司传开。
“最了不起的是那些一线员工。”武商超市总经理朱曦说,由于没有了公共交通,很多员工都是互帮互助,以私家车、电瓶车、自行车或者步行的方式,确保门店能够正常开门营业。他们一方面要克服对疫情的恐惧,一方面还要面对个别顾客的情绪宣泄。
武汉中商在湖北省的36家超市以及近40家校园店也坚持营业,面对物资供应的一度紧缺,公司生鲜副总监唐礼虹带领团队,克服交通受阻等困难前往物流和市场,从车转车,到车转仓,从仓转卖场,最后提供给消费者。“组织货源、分拣、打包,对接社区,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上!”
一些基层员工自发地站出来多做事。如中百集团的刘熠,他本来是超市的酒水买手,疫情发生后去新华西路门店支援,顺便帮助居住的小区完成采购,“每天都是‘满载而归’!”
除了保障“菜篮子”,各种其他订单也是纷至沓来。
2月4日,洪山区石牌岭高职被征用为方舱医院,次日需要安置800名隔离患者,急需800张床和床上用品。当天下午两点,中百集团江南三区大客专员助理邹耀敏接到求援信息,当天下午5点半确定货源,晚上8点确认物流,到次日凌晨2点半,所有床上用品按时按量送达石牌岭高职。
沌口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急需的1100套床上用品,在武汉市内一时间还没有找到货源,急需到汉川市徐家畈村拖货,由于交通管制普通货车无法出行,中百集团大客专员宋刚紧急向集团物流求助,在物流中心的协助下,最终及时完成援助。
武商超市也接到了不少特殊订单,如援汉部队需要1000支手电筒,方舱医院需要1.5万个衣架、3000个挂钩等。“想尽一切办法保障供应。”朱曦说。
紧急状态下,做事专业、可靠的上市公司,往往成为防疫指挥部派活的第一选择。
九州通是1月29日晚上10点多接到任务的,武汉市防疫指挥部要求协助武汉市红十字会做好捐赠物资的物流运营管理。此前,受制于人力不够等多种因素,各地捐献给武汉的物资堵塞在仓库,舆论压力极大。
临危受命的九州通连夜组建专班,一天之内在武汉国博中心建立起一个微型现代物流系统,工作专班24小时作业,依托自主研发的物流系统,发挥医药物流优势,很快实现捐赠物资入库出库高效有序。
“捐赠物资品种多,标准不统一,但是我们平时经营的药品器械有36万个品规,拿下这个没问题。”九州通物流总经理张青松介绍。
九州通还承担着煎熬配送中药的任务。国家卫健委推荐的新冠肺炎治疗2号方和3号方,以及2号预防方,由九州通旗下的九信中药负责煎熬配送。2月以来,公司累计向方舱医院、指定隔离点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中药超过200万袋。
3月22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接受央视专访时点名九州通:“我问他们能不能帮忙做点药?他说没问题,‘您说做多少我们都能做,我们都全力配合。’我说没有钱,现在不知道谁给钱。人家不问价钱,直到现在也没问。”
一天时间内,中百集团在火神山医院旁边完成了配套超市的建设并营业。由于现场施工的单位众多,中百运送设备的货车只能停放在目的地1公里外,员工们通过肩扛手抬的方式将设备搬运到超市场地。2月2日凌晨30分,完成了货架的安装和设备的调试,凌晨4点,完成了全部货品的陈列。
一批公司紧紧盯着抗疫一线需求,积极主动寻找支援的机会。如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华新水泥主动找上门免费供应水泥;烽火通信主动向三大运营商请战,协助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远气体主动上门要求免费供应医用氧气……
“我们没有能力上一线,但是该我们上的时候,或者说有这个机会的时候,我们保证把事情办成,搞到位!我们也是专业的!”中百集团一名员工对记者说。
复工复产:产业链重新转起来了
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复工成为紧迫的问题。上市公司作为经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一支力量,当仁不让地成为经济发展“第二战”中的主角。
“我们3月中旬已经复工,在湖北省经信厅协调下,省内有100多家相关配套企业复工。”华工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整体复工率已经超过90%,产能基本恢复。
华工科技主营业务为激光技术及其应用,在智能制造领域提供关键产品及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工业、钢铁冶金、船舶工业、通信网络等重要领域,与众多全球500强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在深圳,华工科技与大客户共建有VMI仓和HuB仓,能保证1个月左右的供应;另外,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子公司、分公司和办事处,充分打通资源调配,及时响应大客户需求。“部分产能转移到深圳、苏州、宿迁等外地子公司,全力保障国际客户和国内大客户的需求。”
为保障华为、中兴等5G建设的核心器件供应,华工科技旗下的华工正源于3月上旬复工,也是当地最早复工的工业企业之一。
“返岗人员和新进员工都必须进行核酸检测,才能安心复产。从物资储备到环境消杀,从体温检测到食宿管理,都有严格的流程规范,千方百计保障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华工正源工作人员介绍。
除了“新基建”(5G和存储中心)带来的增量业务外,华工科技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还有助于客户企业的复工。如苏州华工自动化公司测量产品线为某客户定制的全尺寸滑板检测设备,可实现从送料到检测全自动化生产,有效减少人工操作,在这个特殊时期,也解决了客户复工的难题。
与华工科技一样,锐科激光的复工不仅保障了下游加工企业的需要,还带动了上游数十家企业复产。
锐科激光是全球光纤激光器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产品是下游工业加工企业必不可少的“利器”。复产10多天后,公司原材料库存亮起红灯,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请求政府部门帮忙协调。第二天,4家供应商获批复工;第三天,8家获批复工;一周内,25家供应商全部复工。
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高德红外,以一款“复工神器”助力更多的企业复工。
高德红外生产的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可以远距离同时测量多人的体温数据,帮助复工企业筑牢“第一道防线”,目前已经在华为、美的、汉口银行、中百仓储等一批复工企业中得到应用。此前,公司的红外测温设备广泛应用在武汉天河机场、北京大兴机场、武汉三大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
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使得高德红外有能力快速扩充产能。据介绍,过去的两个月中,高德红外测温告警系统的产能达到每天1000台套,疫情发生以来,公司已累计出货上万套红外测温产品。
华新水泥是湖北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从2月下旬开始,公司就开始推动下辖工厂有序复工复产。截至3月24日,公司旗下59家水泥生产工厂,除8家在错峰生产外(已具备复工条件),均已复工生产。
由于要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等,华新水泥还有一些“停不得”的工厂,一直在坚持封闭式生产。面对医疗废弃物的急剧增加,公司积极参与处置,由此也找到了新的业务市场。“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却不是仓促应战。”华新水泥副总裁、华新环境工程董事长杨宏兵说,公司在技术、管理方面均拥有充足的储备。
为保障全球婴配乳粉企业原料供应,作为国内核心营养素生产企业,嘉必优于3月5日正式复工。为做好防控,江夏区政府还帮助邀请了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丁钢强所长、江西援鄂江夏疾控队队长付俊杰主任医师到公司培训。
“食品行业,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今年的工作重心就是‘三保’,保员工,保生产,保客户,我们全力以赴。”嘉必优董事长易德伟对记者说。
3月30日上午10点,鄂武商A旗下的武商广场、武汉国际广场和世贸广场恢复营业,雄踞汉口解放大道商圈的三家大型购物中心,是湖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位的商业地标。
“困难当然有,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带头,提升大家的信心!”鄂武商A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百货店的恢复营业,让市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复苏。
复工后感受到了哪些变化?“更加珍惜吧,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当代明诚董秘高维表示。
高维说,疫情防控期间,除了捐赠外,公司很多年轻的小伙伴都在做志愿者,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帮助社区运送生活物资。这让她很意外,也很感动。高维自己也在做“摆渡人”,接送过程中还偶遇了刚从医院一线下班的初中同学。“世界真的很小,怨天尤人于事无补,各尽所能、有所作为,才是助人益己的正确之道。” |